從來我都沒有做過deadline-fighter,中學也好、大學也罷,東西都提早一至兩個星期完成,方便自己多點時間做其他事;如此高效率的辦事能力,都歸功於我所讀的科目均是中文,而且作業都可用電腦打字完成,而我中文打字速度算是奇快,才可以如此快速處理。所以,只是「完成」,而不是「完美」。
美其言說提早完成,可以多點時間修改,但其實我完成一件作品後很少再反覆觀看、修改,我一邊做一邊改,那完成品沒有百分百的完美,也該有六、七成的美好;而這篇文章,正是離第七期《藝文青》刊登時間前的一小時內寫的,這是第一次的趕死線,我也希望是最後一次的趕死線。
《文心雕龍》中,在〈神思〉篇有寫到「人之稟才,遲速有分」,就是說為文者有才思敏捷,很快寫成一篇作品的,其中陳思王曹植就是表表者;也有前思後想、反覆修改,憑一篇作品就一舉成名的代表者,例如揚雄、左思這些寫賦的人。遲、速是天賦所致,但文章的質素高低,並不在速度,寫得快然而偶有佳作,卻未必能流傳百世;寫得慢的可見雕琢之功,每每都可能留芳千秋。
所以寫得快、慢,根本無關品質,只是寫得快的話,時間可以省下來用做其他事,又可以臨到死線前才寫,博一個「趕稿能手」的美譽而已。可是,無數前輩都說要反覆閱讀、修改,至少三次方得定稿,這種精神其實就是老杜的「語不驚人死不休」,掏盡心思;又像孔子的「春秋筆法」不能增刪一字,如此的作品多麼偉大。
目前我對自己的作品也不太滿意,故此,這一篇《趕死線》後,每一篇作品,我都要反覆檢閱三次或以上,改得幾無可改,將結構寫得緊密齊正,才可更接近自己的目標、夢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