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蘭/《中秋有感》
中,仲也,中間義,八月十五為之中秋。「中秋人月兩團圓」,是故中秋是中國人所看重的節日,然而現在似乎一提中秋,就只聯想到月餅,而且不是傳統月餅,而是「卑鄙」月餅。
而月餅有個耳熟能詳的故事,即明太祖朱元璋以月餅傳訊,聯絡義士共商反元大計,在此則不詳述了。筆者家人不好冰皮月餅,是故這款產品推出以來,都未嘗一試,未能評論一番。
話歸中「秋」,宋玉有句名言:「悲哉!秋之為氣也,草木兮搖落而變衰」,秋天給人感覺總是蕭條索落,秋上心頭便是愁,是故愁緒總繞之不去。至於賈島亦有名句:「秋風吹渭水,落葉滿長安」,秋風一過,掠經渭水,隨之吹過長安,黃葉枯落,現在任君到街上一轉,似乎也見到滿地落葉吧,亦不難見到葉子緩緩落地的情景。
樹、葉分離,月亦有圓缺,正如蘇軾亦言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」,到底秋天是個團聚的季節,還是一個分離的季節呢?似乎是分離而盼團圓的季節,古來不少詩作均望月而思人、思鄉,最著名該是李白的《靜夜思》吧?又或杜甫《月下憶舍弟》等等,均得月而感興,發之以為詩。
天地不仁,月亮每月、每日均有盈缺,此乃天道使然,自然定律,人將感情移就到萬物上,遂有無數佳作。雖然如此,仍有人願一語道破之,像王昌齡:「秦時明月漢時關」、蘇東坡亦有其發揮道家哲思的時候: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」,萬物無情而人間有情,歷史每朝代興盛衰落,變的是人,不變的是山水風月。現在香港之變,到底何如?太平安樂得久,似乎將以亂治之,而據典章史書來看,治、亂同為一義,不過舉目當今,亂世奸雄、治世能臣,香港有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